2026年6月16日,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一场聚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盛会——"2026山东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博览会"正式拉开帷幕。这场为期三天的行业盛会,不仅展示了全球最前沿的节水灌溉技术,更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开启了农业农田节水的新篇章。
**一、科技赋能:节水灌溉技术的新突破**
走进展馆,智能灌溉系统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产品。来自以色列的Netafim公司带来了其最新研发的"AI+物联网"精准灌溉系统,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作物需水量,结合气象数据预测,实现灌溉量毫升级别的精准控制。国内企业也不甘示弱,山东大禹节水集团展出的"云灌溉"平台,已在国内20余个省份的百万亩农田投入使用,数据显示平均节水率达40%以上。
在微灌技术展区,一款厚度仅0.15毫米的可降解滴灌带引发关注。这种由中科院团队研发的新材料,在使用周期结束后可自然降解,彻底解决了传统塑料滴灌带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来自荷兰的Priva公司则展示了其革命性的"气雾栽培系统",通过将营养液雾化直接输送至作物根部,使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5%。
**二、设备升级: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的跨越**
展会上,各类智能灌溉设备琳琅满目。山东沃普农业科技推出的太阳能智能喷灌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可实现预设路径自动行走灌溉,单台设备日作业面积达300亩。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农科院研发的"5G+无人机巡灌系统",通过高空多光谱扫描,可精准识别田间旱情分布,为变量灌溉提供数据支撑。
在传统设备创新方面,河北润农节水展出的"压力补偿式滴头"解决了坡地灌溉均匀性难题;江苏华源节水则推出了全球首款"磁化水灌溉装置",实验数据显示可使作物吸水效率提升15%。来自德国的一家企业的"地下渗灌管网系统"更是将灌溉水直接输送至作物根系层,蒸发损失近乎为零。
**三、模式创新:节水农业的多元实践**
博览会特设的"节水农业示范区"生动展现了技术落地的多种可能。在"水肥一体化"展台,参观者可以看到如何将灌溉与施肥完美结合,既节水又减肥。来自新疆的案例显示,采用该技术后,棉花种植用水量从每亩500立方米降至280立方米,化肥使用量减少30%。
"智慧农场沙盘"前总是围满观众,这个1:100的模型完整呈现了从水源工程、输配水管网到田间灌溉终端的全链条节水系统。而"旱作农业技术展区"则展示了覆盖保墒、沟垄种植等传统智慧的现代升级版,山西农业大学的研究表明,这些技术可使降水利用率提升至65%以上。
**四、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博览会同期举办的"黄河流域节水农业高峰论坛"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十四五"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将新增财政补贴30亿元,重点支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则宣布启动"千万亩节水灌溉提升工程",计划到2028年全省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突破60%。
市场层面同样热度不减。展会首日签约金额达27.8亿元,其中巴基斯坦采购团一次性订购了价值3.6亿元的智能灌溉设备。国内大型农垦集团与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未来三年建设20个万亩级智慧灌溉示范区。
**五、节水理念的全民普及**
除了专业设备展示,博览会还特别设置了"节水科普互动区"。通过VR设备,参观者可以"亲身经历"从缺水到节水的全过程;"一滴水的旅程"沉浸式体验则让城市居民直观了解农业用水的珍贵。主办方还组织了"节水创意大赛",收到来自全国中小学生的2000余件作品,展现了节水意识在年轻一代中的生根发芽。
在"节水技术进万家"专场,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家庭菜园节水技巧,发放的《节水种植手册》很快被领取一空。这种将专业展会与科普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形式,获得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结语**
2026山东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博览会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中国农业绿色转型的生动注脚。从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到可复制的落地模式,从政策引导到市场响应,多方合力正在描绘出一幅"节水增产"的现代农业图景。正如一位参展商所说:"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展示,而是一场改变中国农业用水方式的革命。"随着这些技术和理念的推广普及,节水农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艳阳天。http://cizyexpo.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2143号-1联系电话:15811512873邮箱:5760305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