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初夏的济南,一场关乎农业未来与水生态文明的盛会即将拉开帷幕。中国(山东)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专题展将于6月16-17日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启幕,这场以"科技赋能节水,智慧引领生态"为主题的行业盛典,正在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孪生技术重构灌溉体系**
走进博览会智慧农业展区,数字孪生灌溉系统正在实时模拟万亩农田的水循环过程。中国水科院最新研发的"禹耕"智能决策平台,通过部署在田间的5G土壤墒情监测仪,每15分钟更新一次作物需水数据。山东寿光试点数据显示,该系统使设施农业节水效率提升43%,化肥使用量减少28%。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带来的压力补偿滴灌带,采用纳米级孔隙设计,在3Bar压力下可实现0.6L/h的精准出水,特别适合山东丘陵地带的果树种植。这种将航天材料技术民用化的创新产品,已在烟台苹果产区创造亩均节水150立方的记录。
**再生水利用突破资源瓶颈**
博览会特设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展区,青岛理工大学研发的"三级膜耦合"处理装置引人注目。该技术将MBR膜生物反应器与反渗透膜结合,使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32%。济南市水务集团展示的"中水云灌"项目,已建成覆盖主城区的紫色管网系统,每年为城市绿化提供2000万立方再生水。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带来的"微藻-水稻共生系统",通过在灌溉水中培养特定藻类,既净化水质又增加土壤固氮量,在德州试验田实现"零化学氮肥"种植。
**农业AI掀起精准灌溉革命**
在人工智能专区,深蓝科技展出的"神农AI灌溉机器人"正进行动态演示。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每天自动巡田,结合气象卫星数据,构建作物生长数字模型。潍坊某合作社应用该技术后,冬小麦全生育期灌溉从5次减至3次,单产反而提高8%。华为农业物联网推出的"云墒情"系统更创造性地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用水权交易,农民节余的水量可通过智能合约直接变现。这种"节水即增收"的创新机制,已在沿黄九省推广试点。
**材料创新释放节水潜能**
新材料展馆内,北京化工大学研发的"呼吸式保水凝胶"引发围观。这种从沙漠植物中提取仿生材料制成的棕色颗粒,能吸收自身重量400倍的水分,在土壤中形成微型水库。甘肃民勤县的试验表明,施用该材料的玉米地抗旱期延长21天。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山东理工大学开发的"智慧渗灌陶",这种多孔陶瓷管可根据根系生长自动调节渗水速率,特别适合设施大棚使用,较传统滴灌再节水15%。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博览会同期举办的黄河流域节水产业峰会上,水利部官员透露《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五五"规划》即将出台,明确将农业节水灌溉率目标提升至65%。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则发布"节水贷"金融产品,对采购智能灌溉设备给予3年贴息优惠。值得关注的是,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与山东省农科院签约共建"中欧节水联合实验室",将共同研发适合盐碱地的微咸水灌溉技术。
**田间地头的科技普惠**
在农户体验区,65岁的章丘菜农张建国正学习操作手机灌溉APP。"以前大水漫灌,现在手指点一点就能控制棚里的滴灌带。"像他这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学员,今年山东已培养2.3万人。博览会特别设置"节水创客"展台,展出来自基层的107项小发明,其中潍坊高中生设计的"太阳能卷盘机自动对准装置",已获3家灌溉企业技术买断。
夜幕降临,泉城广场的节水主题灯光秀点亮城市夜空。这场汇聚23个国家、568家展商的行业盛会,不仅展示着每秒节水10万升的技术奇迹,更勾勒出人水和谐的未来图景。正如参展商所言:"每一滴被智慧挽留的水珠,都在滋养着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在济南这座因泉而名的城市,节水创新正书写着新时代的《水经注》。http://www.cizyexpo.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2143号-1联系电话:15811512873邮箱:5760305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