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人口持续增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但水资源利用效率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一背景下,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2026山东节水灌溉博览会作为行业盛会,将集中展示国内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平台。
我国农业节水技术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漫灌到现代精准灌溉的演进过程。在西北干旱地区,滴灌技术的应用使棉花等经济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30%以上。华北平原通过推广喷灌技术,小麦种植的亩均用水量从400立方米降至280立方米。这些成功案例表明,节水灌溉不仅能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还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然而,当前我国农业节水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地区灌溉设施老化严重,节水意识有待提高,先进技术推广力度不足,资金投入机制尚不完善。
2026山东节水灌溉博览会预计将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参展商,展出面积达5万平方米。展会将重点呈现四大领域创新成果:智能灌溉控制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用水管理;新型节水材料如高分子保水剂可显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与施肥完美结合;太阳能驱动灌溉系统为偏远地区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以色列耐特菲姆、美国雨鸟等国际知名企业将带来最新的滴灌和微喷技术,国内领军企业如大禹节水也将展示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产品。
政策层面,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的目标。《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将农业节水增效列为重点任务,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节水技术应用。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在节水灌溉领域投入专项资金超过50亿元,建设高标准节水农田1000余万亩。这些政策措施为节水灌溉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也为2026博览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节水的核心动力。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正与节水灌溉深度融合。通过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和气象数据预测,智能灌溉设备可以精确计算作物需水量,实现"按需供水"。无人机遥感技术可快速评估大面积农田的干旱状况,为灌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研团队研发的"地下滴灌"技术,将灌溉管道埋设于土壤下层,既减少蒸发损失,又避免地表径流,节水效果达到40%以上。
节水灌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显著。实践表明,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田,平均每亩可增收200-500元。在内蒙古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采用滴灌技术后,单产提高25%以上,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从生态角度看,节水灌溉可减少地下水超采,防止土壤盐碱化,保护河流生态流量。据测算,如果全国50%的灌溉农田采用节水技术,每年可节约用水约500亿立方米,相当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调水量的两倍。
展望未来,农业节水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技术集成化,将灌溉、施肥、植保等功能融为一体;二是管理智能化,通过数字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调节;三是模式多元化,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作物特点,发展适宜的节水模式。2026山东节水灌溉博览会正是把握这一趋势,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要实现农业节水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多方协同努力。政府应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资金投入;企业要加强技术研发,降低成本;科研机构要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农民则需要转变观念,积极采用节水技术。2026山东节水灌溉博览会的举办,将为各方提供难得的合作机会,共同推动中国农业节水事业迈上新台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http://www.cizyexpo.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2143号-1联系电话:15811512873邮箱:5760305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