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新闻

展会新闻网站首页 > 展会资讯 > 展会新闻 >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来源:网站管理员日期:2025-08-20 09:37:11

近年来,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和气候变化加剧,节水灌溉技术正逐渐成为农业灌溉的新趋势。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区尤其面临严重缺水问题。在此背景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一、传统灌溉方式的弊端催生节水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灌溉主要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这种粗放的灌溉模式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据统计,传统漫灌的水资源利用率仅为30%-40%,大量水分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因蒸发、渗漏而损失。与此同时,过度灌溉还容易引发土壤盐碱化、地下水超采等问题。以华北平原为例,长期超采地下水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
**二、节水灌溉技术的多元化发展**
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国积极推广各类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1. **滴灌技术**:通过管道系统和滴头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精准灌溉。这种技术节水效果显著,水分利用率可达90%以上,特别适合果树、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新疆棉花产区大规模应用滴灌技术后,不仅节水30%-50%,还实现了增产20%以上的效果。
2. **喷灌技术**:利用压力管道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模拟自然降雨。喷灌系统可分为固定式、移动式和中心支轴式等多种形式,适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内蒙古、甘肃等干旱地区推广喷灌后,玉米等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3. **微喷灌技术**:结合了滴灌和喷灌的优点,通过低压小流量喷洒实现局部湿润。这种技术特别适合设施农业和苗圃灌溉,能够有效调节田间小气候。
4. **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通过灌溉系统同步提供水分和养分。这种精准供给方式不仅节水,还能减少化肥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普遍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了节水30%、节肥25%的双重效益。
**三、智能技术赋能节水灌溉升级**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节水灌溉正在向智能化方向演进:
1. **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土壤墒情传感器、气象站等设备实时采集环境数据,为精准灌溉提供决策依据。江苏省建设的智慧农业平台,可远程监控全省数百万亩农田的土壤湿度,实现按需灌溉。
2. **自动控制系统**:基于监测数据自动调节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人为操作的不确定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发的智能灌溉系统,可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天气变化自动调整灌溉方案。
3.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农田模型,模拟不同灌溉策略的效果,优化水资源配置。中国农科院研发的作物-土壤-大气连续体模型,能够预测未来7天的灌溉需求,准确率达85%以上。
**四、政策支持与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节水灌溉发展的政策措施:
1. **财政补贴政策**: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对滴灌、喷灌等设施给予30%-50%的补贴。2024年,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2000万亩。
2. **技术标准体系**:农业农村部发布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等系列标准,规范技术应用。同时建立了覆盖主要农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体系,为科学用水提供依据。
3. **示范园区建设**:在全国建设了500多个节水农业示范区,展示先进技术和模式。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节水灌溉示范区,成为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典范。
**五、节水灌溉的综合效益日益凸显**
实践表明,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 **经济效益**:节水灌溉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甘肃河西走廊推广膜下滴灌后,玉米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加20%-30%。
2. **社会效益**: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了粮食安全。黄河流域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在用水量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增长。
3. **生态效益**:减少了地下水超采,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已出现回升迹象,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六、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但节水灌溉推广仍面临一些挑战:
1. **初期投资较高**:滴灌等系统亩均投入在2000-3000元,对普通农户构成一定压力。需要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如开展设备租赁、贷款贴息等服务。
2. **技术适应性有待提高**:现有技术对复杂地形、小农户的适用性不足。应加强适宜山地、丘陵地区的小型化、简易化技术研发。
3. **运行维护能力不足**:部分地区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建议健全基层技术服务网络,培养专业管护队伍。
4. **农民接受度差异**: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带动,让农民真切看到节水灌溉的实惠。
展望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农业节水将承担更重要的使命。预计到2030年,我国节水灌溉面积将突破6亿亩,农业用水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完善和全社会参与,节水灌溉必将为保障国家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多方协同,共同推动农业灌溉方式的绿色变革。

Copyright ©2026中国(山东)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博览会 版权所有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凯旋大街18号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2143号-1联系电话:15811512873邮箱:5760305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