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6月,山东济南将再次迎来一场节水灌溉领域的科技盛宴——全国节水灌溉博览会。这场由国家水利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行业盛会,预计将吸引来自全球3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参展企业,展示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作为我国节水灌溉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专业展会,本届博览会将以"科技赋能节水,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国内外最前沿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
从已公布的筹备情况来看,2026年博览会将呈现三大亮点:首先是智能灌溉系统的全面升级。多家参展企业将带来基于5G和物联网技术的新一代智能灌溉控制系统,这些系统能够通过卫星遥感和地面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结合气象预报数据,实现灌溉用水量的精准计算和自动调节。据悉,部分系统已实现用水效率提升40%以上,且操作界面更加友好,农民通过手机APP就能完成田间管理。
其次是新型节水材料的突破性进展。国内科研机构将展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分子保水材料,这些材料能够有效调节土壤水分,在干旱条件下缓慢释放储存的水分。更引人注目的是可降解节水薄膜的亮相,这种采用纳米技术开发的新型农膜不仅具有优异的保墒性能,还可在使用周期结束后自然降解,彻底解决传统塑料地膜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三大亮点是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应用。多家企业将推出集成水肥精准配比、智能输送和根系监测的整套解决方案。这些系统能够根据不同作物生长阶段的需水需肥特性,实现养分与水分的同步精准供给。据前期测试数据显示,采用这些新技术的水稻种植可节约化肥使用量30%,同时提高产量1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博览会特别设置了"数字孪生与智慧灌溉"专题展区。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体验从水源调度到田间灌溉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华为、阿里云等科技巨头将展示其农业云平台如何整合气象、土壤、作物等多源数据,为灌溉决策提供智能支持。这种"数字农田"模式已在山东多个试点取得显著成效,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内推广至全国百万亩农田。
博览会期间还将举办20余场高规格论坛和研讨会。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将就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业水资源管理、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带一路"节水灌溉合作论坛,届时将有来自中亚、非洲等缺水地区的代表分享经验,寻求技术合作。
对于普通参观者而言,展会的互动体验区不容错过。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通过游戏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家庭主妇可以学习阳台种植的节水技巧;而专业农户则能在模拟农田中亲手操作最新灌溉设备。主办方还特别设置了"节水达人"挑战赛,参与者通过完成一系列节水任务,有机会赢取智能灌溉设备大奖。
从产业角度看,本届博览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节水灌溉装备制造业的升级。山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装备生产基地,已形成从材料研发、设备制造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以济南为例,当地节水灌溉企业数量在过去五年增长了近三倍,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博览会的持续举办,不仅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展示窗口,也促进了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回望历史,全国节水灌溉博览会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累计展示创新技术2000余项,促成商业合作金额超50亿元。2024年的展会吸引了8万余名专业观众,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百万。而2026年的展会规模预计将再创新高,这既反映了行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也彰显了全社会对节水农业的重视。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场博览会的意义远不止于商业展示。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中国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节水,既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据水利部数据显示,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已从2015年的0.53提升至2025年的0.58,相当于年节水能力达300亿立方米。而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这一指标有望在2030年达到0.6以上。
对于计划参观展会的专业人士,建议提前通过官网预约登记,重点关注与自己领域相关的技术发布会和论坛。普通观众则可以选择周末公众开放日前往,避开专业观众高峰期。无论何种身份,这场汇聚全球节水智慧的盛会都将带来启发——在科技赋能下,每一滴水都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随着开展日期的临近,济南这座城市正以饱满的热情准备迎接八方来客。从机场车站的欢迎标语,到酒店餐饮的特色服务,再到展馆周边的交通疏导,每个细节都体现着东道主的用心。可以预见,2026年6月,泉城济南将再次成为全球节水灌溉领域的焦点,而这场科技盛宴的成果,必将惠及亿万农田,滋润我们共同的未来。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2143号-1联系电话:15811512873邮箱:5760305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