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网站首页 > 展会资讯 > 行业动态 >

农业农田节水灌溉势在必行-农业节水灌溉已从技术选项升级为生存必需
来源:网站管理员日期:2025-09-01 09:18:06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农业用水效率偏低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农民王建军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滴灌设备,玉米田的用水量比传统漫灌减少了40%,亩产却提高了15%。这个案例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粮食安全压力倍增的背景下,农业节水灌溉已从技术选项升级为生存必需。
**水资源危机倒逼灌溉革命**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5年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1%,但灌溉水利用率仅为54%,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研究表明,河套灌区采用高效节水技术后,年节水可达4.2亿立方米,相当于30万人口城市一年的用水量。这种反差凸显了节水技术的巨大潜力。在新疆兵团,膜下滴灌技术使棉花种植用水量从每亩800立方米降至300立方米,同时实现了增产20%的双赢效果。中国农科院专家指出,若在全国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每年可节约的水量相当于半个三峡水库的蓄水量。
**技术创新构建节水体系** 
当前节水灌溉已形成多层次技术矩阵: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应用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土壤墒情监测仪实时调整灌溉方案,节水率达50%以上;河北平原推广的浅埋滴灌技术,将玉米生育期灌水次数从5次压缩到3次,每亩节水100立方米;江苏稻田采用的间歇灌溉模式,通过精确控制水位变化,既保证水稻需水又减少深层渗漏。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卷盘式喷灌机已出口至30多个国家,其作业效率是人工灌溉的80倍。这些技术创新正在重塑传统农业的水资源利用范式。
**政策杠杆撬动转型动能**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同比增长15%,重点支持节水灌溉工程。内蒙古实施的"以水定地"制度,将地下水开采量与耕地面积直接挂钩,倒逼农户主动采用滴灌设备。山东推出的节水灌溉补贴政策,使微灌设施每亩补助达300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20亿元。更为关键的是,新修订的《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办法》将农业超定额用水纳入征税范围,这一经济手段促使河北试点区节水灌溉面积三年内翻番。政策组合拳正在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农民参与"的良性机制。
**产业链协同破解推广瓶颈** 
节水灌溉的普及面临成本高、维护难等现实障碍。甘肃张掖探索的"企业+合作社"模式,由水务公司统一建设和维护灌溉系统,农户按用水量付费,使系统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河南某企业开发的低成本滴灌带,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3,使用寿命却达5年以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带来运维革命,新疆某农场通过无人机巡检管网,泄漏检测效率提升90%。这些实践表明,只有构建覆盖研发、制造、服务全链条的产业生态,才能让节水技术真正扎根田间。
站在保障国家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节水灌溉已超越单纯的农艺改良,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指标。正如宁夏一位老农所说:"过去浇地是让土喝水,现在是用科技喂庄稼喝水。"这场静悄悄的灌溉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人与水、与土地的关系。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生物技术与灌溉技术的深度融合,农业用水效率有望实现新的飞跃,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http://cizyexpo.com/

Copyright ©2026中国(山东)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博览会 版权所有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凯旋大街18号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2143号-1联系电话:15811512873邮箱:5760305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