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会期间,还举办了多场高峰论坛、技术交流会等活动,为参展商、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合作机会。在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节水灌溉技术的最新进展、未来趋势及挑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技术交流会则为企业提供了展示最新技术成果、分享成功经验及寻求合作伙伴的平台。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也为推动行业间的合作与共赢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东省地域广阔,地质土壤、气象水文条件各异,农业生产结构、社会经济状况、灌溉发展现状等也不相同,依据灌溉水源的不同、区域内农业种植结构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将全省分为引黄灌区、水库灌区、引河灌区,大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大棚蔬菜、牧草和果树等五种不同作物田块,胶东优质高效农业经济带、城市周边休闲观光农业区、黄河三角洲土地改良示范区等三个不同的发展地区,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各种节水技术的特点、适用条件、节水效果、投资情况等,按照技术可行、方便实用、经济合理、易于管理的原则、对不同区域的工程节水模式进行规划。
全省有引黄灌区53处,设计灌溉面积2509.3千ha,是山东省重要的粮油和蔬菜生产基地,涉及沿黄九个地市,90%以上的面积位于黄泛平原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下水储量及埋深以黄河为中轴向两侧呈山脊形分布,盐碱地比例相对较高。
根据引黄灌区的水资源状况及农业种植结构、种植习惯等,该区应坚持井渠结合、以井保丰、以井改碱的灌水模式,巩固现有灌区规模。在节水工程模式上,以渠道防渗衬砌为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管渠双线配套,因地制宜地发展渠灌和管灌(或喷灌),对大棚作物,应推广“四位一体”的生态种、养模式,大力推广微灌工程。
水库灌区主要分布在鲁中、鲁南及胶东半岛的山丘区,设计灌溉面积1392.36千ha。
由于山丘区特殊的地形条件,灌区耕地高差较大,自流与提水灌溉方式并存。该区经济比较发达,果树等经济高效作物种植面积较大,水资源比较紧张,供需矛盾较大,在节水灌溉工程上,应以渠道衬砌工程为主,依据地理条件依水源、依地选择发展自压管道灌溉和喷、微灌工程;并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土壤条件,实行井库结合、库库联网,实现库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库与库(塘坝)联合供水,提高供水保证率。
引河灌区主要分布在沂、沭河中下游,地形起伏较大,地块相对分散,自流灌溉、提水灌溉多种方式并存,供水保证程度低,集中连片地进行节水工程改造较为困难,因此应建立引河为主、库水补缺、渠井结合的灌溉水源模式,实现多水源联合调度,同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渠道防渗或管道灌溉,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喷、微灌。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2143号-1联系电话:13810372912邮箱:5760305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