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节水灌溉的过程中,山东不仅注重技术创新,更重视机制创新。省级制定了《山东省农业供水价格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指导各地积极推进灌区成本核算、成本监审和定价工作,推动骨干工程和末级渠系工程完成终端用水价格核定。通过健全完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既充分调动了农民节水积极性,又总体不增加农民负担,实现了工程良性运行、农业节水增效、保障粮食安全“三统一”。
同时,山东还强化数字赋能管理,建设灌区运行管理系统,打造全省灌区“一张图”。通过遴选6处灌区开展数字孪生先行先试,建成完备的信息设施体系和业务应用平台,实现供用水调度智能化、自动化管理,配水效率提升10%以上。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灌溉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还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喷灌技术则是将水喷洒在植物上,类似于自然降雨,适用于大面积的农田灌溉。它不仅可以均匀分布水分,减少浪费,还能覆盖较大的农田面积,提供及时的灌溉,特别适合于干旱地区和需要大量水的农作物。此外,喷灌还可以用于施肥,将养分送到植物的根部,提高肥料利用率。
旱田节水灌溉、井下灌溉和地下管道灌溉等技术在山东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旱田节水灌溉通过滴管或薄膜覆盖在土壤表面减少蒸发和流失,适用于干旱地区;井下灌溉将水引入地下渠道,减少了水分浪费,适用于高水位地区;地下管道灌溉则通过地下管道输送水到植物根部,减少了地表蒸发,特别适用于山区和干旱地区。这些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山东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2143号-1联系电话:13810372912邮箱:5760305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