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水利科技发展前沿城市,近年来在节水灌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上届节水灌溉展会在济南成功举办,为全国农业节水水利行业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这场盛会不仅展示了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最新成果,更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本届博览会以"科技赋能水利,创新引领生态"为主题,展览面积达3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家参展企业。展区划分为智慧水利、节水灌溉、水生态修复等六大板块,其中节水灌溉技术展示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
在节水灌溉展区,多家企业带来了创新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智能滴灌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控制,可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规律自动调节灌溉量,节水效率达40%以上;新型微喷灌设备采用低能耗设计,在保证灌溉均匀度的同时大幅降低了运行成本;而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灌溉云平台则实现了从水源到田间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破解我国水资源短缺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博览会首次设立了"节水灌溉创新成果特展",集中展示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10项核心技术。其中,由中国水科院研发的"多尺度协同智能灌溉系统"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系统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和地面传感器网络的多源数据融合,构建了从区域到田块的多级节水调控模型,已在黄淮海平原成功应用,年节水超过5亿立方米。
与往届相比,本届博览会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来自以色列、荷兰、德国等15个国家的40余家国际企业参展,带来了全球领先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展示了其最新研发的智能滴灌带,具有自清洁、抗堵塞等特性;荷兰普瑞瓦公司则重点推介了温室精准灌溉系统,可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这些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为我国节水灌溉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本届博览会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一是技术创新从单一设备向系统解决方案转变,更加注重整体效能提升;二是数字化、智能化成为主流趋势,AI、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入灌溉领域;三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日益成熟,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更加紧密。这些趋势表明,我国节水灌溉产业正在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展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山东省在水利建设方面的持续投入。近年来,山东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累计投入200多亿元用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现代化灌区。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水灌溉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些都为博览会的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社会效益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产生了深远的生态价值。据测算,山东省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年节水约15亿立方米,相当于100个大明湖的水量;同时减少化肥施用30万吨,对保护水环境和土壤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展望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下一届博览会的举办,将重点展示碳中和背景下的节水创新成果,推动灌溉技术与新能源、碳汇农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可以预见,山东水利博览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为我国水利科技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通过本届博览会,我们看到了节水灌溉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也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性。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加快节水灌溉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山东的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展现了新时代水利人的责任与担当。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2143号-1联系电话:15811512873邮箱:576030584@qq.com